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工程领域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,有效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,2024年12月23日至25日,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9个班的学生在南校区醒钟楼NOD529、NOD604、NOD609实训室完成了《网络互联技术》课程改革考试。
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,网络互联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支撑,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趋势,教学团队对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上机考试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改革,旨在打造一个更加贴合实际需求、精准评估学生能力的考核体系,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架桥铺路。鉴于此,考试架构围绕着 “理论与实践融合、基础与创新并重” 的理念展开,涵盖了多个维度的考核内容。
《网络互联技术》课程传统考试存在诸多问题。以往考试主要以理论笔试为主,题型多为选择题、填空题和简答题,侧重于对网络互联概念、协议理论知识的考查,实践操作考核占比极低。这种考试方式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,对实际网络设备配置、网络故障排除等实践技能掌握不足,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网络工程相关工作岗位需求。同时,考试成绩也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学习成果,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。
为了深度整合《网络互联技术》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,确保学生在掌握网络拓扑结构、路由交换原理、网络安全基础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,能够熟练进行网络设备(路由器、交换机、防火墙等)的配置与调试,具备构建和维护中小型企业网络的实际操作能力,负责人带领教学团队设计并采用试卷工程考试系统,有效利用eNSP网络仿真平台,考试内容紧贴网络组建实际场景,实现基于软件的网络设备配置考试,有效地解决了物理网络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,考试系统通过学生的配置自动判卷,减轻了老师阅卷的工作量,同时也保障了考试成绩的客观和公正。
《网络互联技术》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,目标是培养学生达到“网络管理员”、“网络技术员”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,以及培养学生分析能力、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。本课程的考试改革也是基于 “1+X” 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考试改革,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益的探索与实践。《网络互联技术》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课程体系重构、教学方法创新和考试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措施,将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鉴定作为改革考试的两大要点,力争做到以考促教,以考促学,为学生“1+X”证书考试奠定坚实基础,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。
![](/__local/9/64/9D/41AD37ED75410966D3348E769F1_332FF44D_73DDA.png)
图1 监考老师指导学生组卷
![](/__local/8/E3/43/E7ECA8FEA50D6AFE373E08F3653_FE140708_48F03.png)
图2 学生进入考试系统
![](/__local/A/EE/61/F98A40B547DE71EBB1A9715DF49_E02AC796_7A6E4.png)
![](/__local/4/69/31/13904C5E2A717C674B850A206C8_BF65FD77_B242F.png)
图3 学生进入答题配置环节
(文/刘维嘉 责编/李宇根)